专家解析 精神病遗传几率有多大

目录:
第一章:专家解析 精神病遗传几率有多大
第二章:预防精神病是大势所趋
第三章:精神病人的护理及防止复发的要点
当今社会,由于更方面的压力等导致,很多人都患有了精神?。?一旦患此病,给家人自己带来的伤害都是非常大的,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:精神病会遗传吗?今天小编给大家揭开这个疑惑,告诉大家一些预防精神病方法以及日常护理精神病患者要点 。
专家解析 精神病遗传几率有多大
精神疾病会遗传吗
脑损伤的程度决定了精神疾病的种类
近5-10年来,国外医学界越来越倾向于把精神疾病看成是一种脑发育性障碍 。发育和遗传的关系很密切,遗传会影响发育的正常或者出现偏差 , 一旦出现偏差,便会带来行为和情绪方面的异常 。
脑发育的偏差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症状表现 。儿童孤独症与遗传的关系非常密切,它的起病年龄很早 , 5岁以前就能得到明确诊断,这是因为遗传缺陷在该病上所起的作用很大,这种缺陷很快就会暴露出来 。
另外一个发病比较早的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(儿童多动症) , 基本上在5岁之前就可以检测出来 。5-10岁的孩子,行为、情绪控制能力是最弱的,可能会出现焦虑、抑郁情绪,或者品行障碍、反社会行为,这是因为孩子大脑里负责兴奋的那些部分发育得比较早,但有效性较差,它的完善至少要到15岁 。而13-10岁这个年龄段,情感性障碍、精神分裂症、各型焦虑症等纷纷发生了 。可以说 , 精神疾病与脑发育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完美有关 , 而遗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脑的发育 。
这种观点还有其他—些证据 。有学者专门对高危人群作了研究 。所谓的高危人群是指有阳性家族史(父母、兄弟姐妹中有人明确诊断患精神疾?。?nbsp;, 本人又有一些前驱症状者(情绪、行为与常人相比有所不同),学者选取了291名高危者与134位健康者进行对比,连续追踪研究了两年半发现,高危个体中有三分之一转化和发展成为各种精神病性障碍,而健康个体几乎没有患病的 。所转化成的精神痫性障碍包括精神分裂症、情感性障碍等各种重性精神疾病 , 显然,高危者并没有都发展为精神分裂症 。而剩下来的那些高危者,有的仍旧健康,有的仍然行在前驱症状,还有一些发展成非精神病性的精神障碍,比如焦虑症、人格缺陷等等 。可见,遗传的转变导多种的 。同样道理,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障碍的病人都可以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,所谓异病同治,效果都是良好的 。
精神疾病的遗传几率有多大
同卵双生子的遗传基困几乎是完全相同的,它们都是由刚一个受精卵分裂而来 。于是 , 科学家们通过同卵双生子共同患病情况计算出遗传的危险程度 。结果 , 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度是较高的,它是精神疾病里脑损伤较严重的,脑发育在多个层直都存在缺陷 。精神分裂症在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约48% , 也就是说,如果双胞胎中的个患?。硪桓鲆不疾〉目赡苄允?8%;而异卵双生子(兄弟姐妹)的同病率相对较低,为17% 。
遗传风险比精神分裂症低一些的是情感性障碍 。抑郁症的发病不但取决于脑缺陷,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也很密切 。比如,汶川地震给很多人造成了创伤,有的人几天后情绪就调整过来了 , 有的人几个月后才调整过来,有的人几年也无法走出阴影 。无法恢复的那些人 , 大脑里可能存在更多的生物学缺陷 。
这里需要区分个概念:功能性精神疾病包括重性精神?。ň穹至汛谩⑶楦行哉习龋┖徒孤钦习ń孤侵ⅰ⑸缃豢志逯ⅰ⑶科戎⒌龋┝酱蟛糠?,重性精神病更多是由于生物缺陷带来的,很可能与遗传有关,而焦虑障碍更可能属于脑疲劳现象 。这两者之间有一个桥梁——抑郁症 。抑郁症既有精神病的特点又有焦虑症的特点,生物学缺陷和心理社会因素都可以致病 。随着社会的发展,抑郁症的发病率自增长趋势,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是相对稳定的 , 这也证明了,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在其中的作用 。
临床上 , 经常有人问到这样一个问题:父母如果患精神分裂症,他们的后代有多大机会得?。?
研究结果表明,如果父母双方都患病的话 , 子女患病的风险最高,约为46%;如果父母一方患?。优幕疾》缦帐?3% 。当然 , 这些数字是指病情重、恢复得不好的那些情况 。如果精神分裂症病人恢复得很好,社会功能正常,能结婚 , 其后代的患病风险是较低的 。所以,笔者在回答精神分裂症病人和家属这个问题的时候,常常会说:“如果恢复得好 , 后代的患病风险在5%一10%之间 。社会功能恢复越好,自己的状态就好,后代的风险越低 。”
情感性障碍的遗传风险与此类似,而抑郁症的情况更为乐观 。
优生的几个原则
首先 , 对任何人而言(包括健康的人),如果要孩子的话,早要比晚要好 。时间拖得越久,潜在的遗传缺陷会累积上来起作用 。英国的一顶研究指明 , 40岁以上的男性如果要孩子的话,孩子出现孤独症的可能性比一般人群高 。人的基因是动态变化着的,年龄大了以后 , 基因的损伤、缺陷就会增加 。
其次,精神病人如果想要孩子,其遗传风险确实比一般人群高 , 但毕竟还有90%左右是正常的,只有5%-10%会患病 。所以 , 病人和家属不要丧失信心 。精神疾病的遗传与病人本身的状态有关系 , 与病情恢复得好不好,功能恢复得好不好有关系 。所谓恢复得好,意思是说患病的学生能去上学了,患病的职工能够正常工作了,患病的家庭主妇能承担起家务劳动了 。症状是次要的,功能才是主要的 。
有些病人,病情好转后又复发了,这是应该高度关注的一种情况 。精神疾病是一种由于大脑存在缺陷、不完美带来的?。闹瘟浦荒苁浅こ痰?nbsp;, 难以治愈,只能控制,就像糖尿病和高血压一样 。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,如果反复复发,造成的功能缺陷会越来越严重 。
预防精神病是大势所趋
100年来 , 医学的发展改善了很多疾病的治疗,比如冠心病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了,传染病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,但它对精神疾病的贡献却不很显着 , 精神病的结局没有太大的变化 。究其原因,我们的治疗必须要等到病情允分暴露后才开始 , 此时功能的缺陷是很明显的,功能的恢复是很困难的 。
所以说 , 对于精神疾?。?关键不在治愈,而存于高危个体的预防,不让病情发作,这才是将来的治疗趋势 。换言之,如果能将干预提前的话 , 也许真的能大大改变精神病的现状 。
我们用冠心病的防治作一个对比 。早期,可以通过家族史、运动心电图、血液里的一些生化检测等确认高危个体:发现后,它的干预措施也很确定,包括控制饮食,增加运动 , 服用阿司匹林类药物,外加一些控制血脂的药物,这些能够大大降低患冠心病的风险 。
但对于精神分裂症来说,早期确认方面一直就是一个难题,即使病人已经出现精细的认知功能缺陷了,思维有不寻常的内容了 , 行为上出现退缩、孤僻了 , 个性有改变了,原来挺活泼的人突然无缘无故变得孤僻、敏感猜疑了,也仍然缺乏有效的干预措施 。只有当精神病明确诊断之后 , 才进行一系列的药物冶疗和心理社会干预 。
可见,我们要像防止心血管病那样,找到精神病的预防办法,预防高危人群 。前不久,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院主席在《自然》杂志上发表的文章《精神分裂症的再思考》指出:精神分裂症作为神经发育性障碍的重新思考,跟过去100年来的认识是不一样的 , 我们正在发生观念的改变,这种改变也许会使未来呈现预防和治愈的新曙光 。
精神病人的护理及防止复发的要点
一、首先病人及家属要了解一些精神卫生知识和概念,提高自我防御能力 。
二、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和处理好周围的人际关系,更好的适应社会、家庭生活和工作 。
三、树立信心,消除思想顾虑和自卑心理 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 , 增强适应及自我调节能力 。
四、严格按时按量遵医嘱服药,不要认为病情轻了,好了,就擅自减、停服药 , 要始终与医生保持联系,由医生根据病情指导调整和减停服药 。
五、适当体育锻炼及文娱活动,尽可能多干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。杜绝饮酒、控制吸烟、注意休息、避免精神刺激 , 保持心态平衡 。
六、许多病人秋冬或开春季节病情易反复,这与气候变化,病人一时不能适应有关 。因此,当季节转换时 , 及时增添衣物 , 平时加强体质锻炼 , 亦可防止或减少发病 。
【专家解析 精神病遗传几率有多大】总结:综上所述,我们知道了精神疾病遗传几率是很大的,因此做好预防精神病工作是大势所趋,希望小编以上介绍的这些给大家带来帮助哦?。ㄎ恼略赜凇缎睦碛虢】怠罚牛?012.03,作者:王传越,版权归作者所有;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360常识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尽快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)

    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