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繁殖】兰花的繁殖培育技术介绍有哪些?


中国人历来把兰花看做是高洁典雅的象征,并与“梅、竹、菊”并列,合称“四君子” 。 通常以“兰章”喻诗文之美,以“兰交”喻友谊之真 。 也有借兰来表达纯洁的爱情,“气如兰兮长不改,心若兰兮终不移”、“寻得幽兰报知己,一枝聊赠梦潇湘” 。 今天就为大家简单地介绍下兰花的繁殖培育技术 。

【繁殖】兰花的繁殖培育技术介绍有哪些?

文章插图

分株:
兰花在春秋两季均可以进行分株,一般每隔三年分株一次 。 凡植株生长健壮,假球茎密集的都可分株,分株后每丛至少要保存5个连结在一起的假球茎 。 分株前要减少灌水,使盆土较干 。 分株后上盆时,先以碎瓦片覆在盆底孔上,再铺上粗石子 。
占盆深度1/5-1/4,再放粗粒土及少量细土,然后用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栽植 。 栽植深度以将假球茎刚刚埋入土中力度,盆边缘留2cm沿口,上铺翠云草或细石子,最后浇透水,置阴处10—15天,保持土壤潮湿,逐渐减少浇水,进行正常养护 。
播种:
兰花种子极细,种子内仅有一个发育不完全的胚,发芽力很低,加之种皮不易吸收水分,用常规方法播种不能萌发,故需要用兰菌或人工培养基来供给养分,才能萌发 。 兰花的播种最好选用尚未开裂的果实,表面用75%的酒精灭菌后,然后再取出种子 。
用10%次氯酸钠浸泡5—10分钟,取出再用无菌水冲洗3次即可播于盛有培养基的培养瓶内,然后置暗培养室中,温度保持25℃左右,萌动后再移至光下即能形成原球茎 。 从播种到移植,需时半年到一年 。 组织培养已获成功,有条件的地方可用此法繁殖 。
分盆:
满盆以后进行分盆,一般2—3年1次,以3月至4月上旬(秋兰),或10至11月中旬(夏兰、春兰)进行为宜 。 分盆时,盆土要干燥些 。 如是湿泥,则操作不便,容易使根折断受伤 。 母株翻出后,轻轻地除去泥块 。
按自然株分揩,修剪败根残叶,注意不可触伤叶芽和肉质根 。 然后用净水将根部洗干净,放荫凉处,待根色发白,呈干燥状时,才可分拆上盆 。 如天气渐湿,还须先在阳光下曝晒10分钟左右,有利兰花生长 。
【繁殖】兰花的繁殖培育技术介绍有哪些?

文章插图

上盆:
花盆以口小、盆深、底孔大的为佳 。 新从山上挖来的野生苗须植于瓦盆,2—3年后方可换入紫砂盆或瓷盆 。 先在盆底孔上盖以蚌壳、棕片等,上加粗砂、煤渣和木炭成馒头状,约占容量1/3 。 上加培养土约厚3—5厘米 。 一般不加基肥 。 然后将兰放入盆中,将根疏密排好,加拌好的细土至距盆2—3厘米处为止,将兰株稍稍提起,高度以假鳞茎上端与土面平齐为准,不可过浅或过深 。 轻压盆土,使土与根紧密接触,再用手指沿盆周围压实,以免浇水时造成空洞 。
最上层若敷一层青苔或碎瓦片,浇水不容易造成板结,并可减少水分蒸发 。 第一次浇水采用坐盆法,使盆吸足水分 。 最后将盆兰放于荫处约半月至1个月 。 这段时间须控制浇水,不可太湿 。 以后放置于半荫半阳,透风透气,早上能照到太阳处 。 盆台要高1米左右,不能摆在平台上,以防蚂蚁和蚯蚓从盆底孔中进入,影响兰花生长 。 培养土可用山上第一层山坡土,或用细沙与壤土3:7加腐殖质堆肥30%拌匀 。 培养土都要经过筛经消毒处理后使用,以防止患病虫害 。
施肥:
不施不行,多施、重施更不行 。 如新兰上盆,盆土太肥,常不能成活,即使能成活,亦很少开花 。 如夏肥太多,则秋叶偏旺,常致明春报叶开花不佳 。 如秋肥太少,则影响秋冬之交地下花芽形成 。 如平日氮肥太多,叶子太肥,使叶与花的生长营养失调,就会发生不开花或少开花的现象 。 一般来说,叶芽新出,可用少量淡肥施几次 。

推荐阅读